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留客村
万泉河水清 古渡余韵长(走进传统村落)
随一叶扁舟,海南海市河水顺万泉河而下,省琼行至三水交汇处 ,博鳌河面渐宽,镇留水流渐缓。客村丘陵环绕处,清古椰林掩映间,渡余既有青砖黛瓦,韵长又有骑楼古道——留客村到了。海南海市河水
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留客村地处万泉河下游,省琼隶属古乐会县 ,博鳌毗邻博鳌亚洲论坛会址,镇留与古乐会县衙所在地乐城岛隔河相望 。客村得益于优越的清古地理位置 ,元明清三代数百年间 ,渡余一直在此处设有官渡“流马渡”。拥有400多年历史的留客村一度水运发达 ,商贾云集,也是海南著名的侨乡 。
如今 ,那些见证着岁月流转的古渡口 、古驿道、古宅院依旧保存完好,数百年间积淀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 。漫步留客村,脚下是古朴驿道 ,抬头是宝瓶栏杆。在这里,人们不仅可以观赏富有侨乡特色的旧居宅第,还可以漫步万泉河边 ,品读古渡历史 ,领略恬淡闲适 、令人向往的田园栖居 。2016年 ,留客村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。
承接万泉河、九曲江、龙滚河三方来水 ,留客村岸线平缓,沿途椰影婆娑。
村庄不大,但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,民居如星斗般散落河岸 。进村道又称明清古驿道 ,长约1公里 ,是历史上琼东地区的唯一官道。
据当地县志记载 ,古乐会县曾长期是万泉河下游的商贸重镇 ,主要靠水路与外界交通 。留客村隶属古乐会县 ,是琼东第一大河万泉河水路和琼东唯一官路的交会点。往来客商,遇风雨或者洪水泛滥,过不了河被滞阻在南岸,便在此处歇脚留宿。久而久之 ,渡口变村庄,“留客”也因此得名 。
流马渡
望见大海的方向
河海相连,元明清数百年间 ,留客村一直设有官渡“流马渡”。而流马渡又有留客 、锡江、余家3座码头 ,万泉河上下游的客货船从此出发,可直下博鳌港出海 ,向北直航至湛江、北海 、厦门等地 ,向南直通东南亚等地。昔日的行脚挑夫,从流马渡挑货进出对岸的乐城岛 ,再将货物行销到各地乡村。
如今,沿古栈道岔路行走百余米 ,锡江码头旁两块并立的石碑上,镌刻着上世纪30年代码头翻修时的捐建名单,字迹清晰可见。村里的老人介绍,古碑上的名字多为侨民 ,他们归乡后翻新码头,立下此碑以作纪念。
在琼海博鳌地区 ,几乎村村有侨民 ,留客村更是如此。全村户籍人口405人 ,却有海外华侨华人2000多人,分布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光阴荏苒 ,岁月变迁 。如今的流马渡已经卸下交通枢纽的“重任” ,一条东西走向的滨河步栈道将3座码头串联,成了游人观光的好去处。微风吹拂,夕阳下的万泉河浮光跃金,奔流不息 。不远处停泊的木船,复刻出村民出海谋生的情景,古渡无言,见证留客村的百年侨乡史。
蔡家宅
承载故土的眷恋
沿古驿道前行 ,“侨乡第一宅”的影墙渐入眼帘。倘若问村民 ,留客村哪里最值得一去?会得到异口同声的回答——蔡家老宅。
蔡家宅占地75亩,由留客村蔡氏家族的蔡家森携兄弟蔡家炳、蔡家锦 、蔡家鸿等人共同建造,于1924年筹备 ,1934年建成 。
宅院外围,是一排上楼下廊的沿街骑楼,主要由临街商住两用的排屋构成 ,前店后屋,前街后弄 。建筑底层的贯通人行道骑廊是骑楼建筑的标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