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产品中心

两部门  :拟将银行划分为三个档次 匹配不同资本监管方案

发布时间:2023-03-23 00:35:10   浏览次数:66次   作者:江南体育

中国银保监会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《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(征求意见稿)》公开征求意见的两部公告


两部门:拟将银行划分为三个档次 匹配不同资本监管方案

为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资本监管规则 ,推动银行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,门拟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行划质效,中国银保监会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开展《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(试行)》的个档管方修订工作  ,形成了《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(征求意见稿)》 ,次匹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。同资

两部门:拟将银行划分为三个档次 匹配不同资本监管方案


两部门:拟将银行划分为三个档次 匹配不同资本监管方案

修订的本监重点内容包括 :一是构建差异化资本监管体系,使资本监管与银行资产规模和业务复杂程度相匹配 ,降低中小银行合规成本。两部二是门拟全面修订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,包括信用风险权重法和内部评级法 、市场风险标准法和内模法以及操作风险标准法 ,行划提升资本计量的个档管方风险敏感性。三是次匹要求银行制定有效的政策、流程 、同资制度和措施,本监及时、两部充分地掌握客户风险变化  ,确保风险权重的适用性和审慎性。四是强化监督检查,优化压力测试的应用,用好用活第二支柱 ,进一步提升监管有效性 。五是提高信息披露标准,引入70余张披露模板 ,要求银行详细披露风险相关定性和定量信息,增强市场的外部约束 。


下一步,银保监会将根据社会各界反馈意见,进一步修改完善《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(征求意见稿)》并适时发布实施。


中国银保监会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就《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(征求意见稿)》答记者问


为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资本监管规则 ,推动银行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,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,中国银保监会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开展《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(试行)》(以下简称《资本办法》)的修订工作,形成了《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(征求意见稿)》(以下简称《征求意见稿》) ,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,有关部门负责人就上述制度回答了记者提问。


一 、征求意见稿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?


《资本办法》实施十年来,在商业银行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,优化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,也为我国金融进一步对外开放创造了有利条件。近年来,随着经济金融形势和商业银行业务模式的变化,《资本办法》实施过程中遇到一些新问题 ,有必要依据新情况进行调整 。


与此同时 ,巴塞尔委员会(BCBS)深入推进后危机时期监管改革,先后发布了一系列审慎监管要求,作为全球资本监管最低标准,并将在未来逐一开展“监管一致性”(RCAP)评估,确保各成员实施的及时性、全面性、一致性 。


银保监会立足于我国银行业实际情况 ,结合国际监管改革最新成果,对《资本办法》进行修订  ,有利于促进银行持续提升风险计量精细化程度 ,引导银行更好服务实体经济。


二、本次修订的原则是什么?


一是坚持风险为本。风险权重是维护资本监管审慎性的基石 。风险权重的设定应客观体现表内外业务的风险实质,使资本充足率准确反映银行整体风险水平和持续经营能力。


二是强调同质同类比较。我国银行数量多、差别大,为提高监管匹配性,拟在资本要求 、风险加权资产计量、信息披露等要求上分类对待 、区别处理 ,强调同质同类银行之间的分析比较。


三是保持监管资本总体稳定。平衡好资本监管与社会信贷成本和宏观经济稳定的关系 ,统筹考虑相关监管要求的叠加效应,保持银行业整体资本充足水平的稳定性。


三 、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?


围绕构建差异化资本监管体系 ,修订重构第一支柱下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、完善调整第二支柱监督检查规定,全面提升第三支柱信息披露标准和内容。《征求意见稿》由正文和25个附件组成,共计40万字 。正文重点突出总体性 、原则性和制度性要求  。附件细化正文各项要求 ,明确具体的计量规则、技术标准、监管措施 、信息披露内容等。


四、本次修订如何体现差异化监管?


修订构建了差异化资本监管体系 ,按照银行间的业务规模和风险差异,划分为三个档次银行  ,匹配不同的资本监管方案 。其中,规模较大或跨境业务较多的银行,划为第一档,对标资本监管国际规则;资产规模和跨境业务规模相对较小的银行纳入第二档,实施相对简化的监管规则;第三档主要是规模小于100亿元的商业银行 ,进一步简化资本计量并引导聚焦服务县域和小微 。


差异化资本监管不降低资本要求,在保持银行业整体稳健的前提下 ,激发中小银行的金融活水作用,减轻银行合规成本。


五 、本次修订对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有哪些主要调整 ?


总体上,增强标准法与高级方法的逻辑一致性,提高计量的敏感性 。限制内部模型的使用 ,完善内部模型 ,降低内部模型的套利空间 。


信用风险方面 ,权重法重点优化风险暴露分类标准 ,增加风险驱动因子,细化风险权重。如 ,针对房地产风险暴露中的抵押贷款 ,依据房产类型 、还款来源 、贷款价值比(LTV),设置多档风险权重;限制内部评级法使用范围 ,校准风险参数  。市场风险方面,新标准法通过确定风险因子和敏感度指标计算资本要求,取代原基于头寸和资本系数的简单做法;重构内部模型法 ,采用预期尾部损失(ES)方法替代风险价值(VaR)方法 ,捕捉市场波动的肥尾风险。操作风险方面,新标准法以业务指标为基础 ,引入内部损失乘数作为资本要求的调整因子 。


六 、本次修订对于风险管理要求进行了哪些调整?


修订重视计量和管理“两手硬”,强调制度审慎、管理有效是准确风险计量的前提 ,为银行夯实经营管理基础 、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提供正向激励。


信用风险方面  ,要求建立并有效落实相应信用管理制度、流程和机制 。例如 ,准确的风险暴露分类是计量前提 ,须明确划分标准和认定流程;划分银行同业风险暴露分类、识别优质公司或“穿透”资管产品,须加强尽职调查和基础信息审核;对房地产风险暴露 ,只有满足审慎审批标准和估值等要求,才认可其风险缓释作用 。市场风险方面 ,内模法计量以交易台为基础 ,要求银行制定交易台业务政策 、细分和管理交易台 。操作风险方面 ,须建立健全损失数据收集标准 、规则和流程  ,否则适用监管给定损失乘数系数。


七  、本次修订在完善监督检查要求上有何调整?


一方面,参照国际标准 ,完善监督检查内容。设置72.5%的风险加权资产永久底线 ,替换原并行期资本底线安排;依据银行储备资本的达标程度 ,限制分红比例;完善信用、市场和操作风险的风险评估要求,将国别 、信息科技 、气候等风险纳入其他风险的评估范围。


另一方面 ,衔接国内现行监管制度,促进政策落实  。完善银行账簿利率、流动性 、声誉等风险的评估标准;强调全面风险管理 ,将大额风险暴露纳入集中度风险评估范围,明确要求运用压力测试工具,开展风险管理和计提附加资本。


八、本次修订在信息披露 、强化市场约束方面有何调整 ?


遵照匹配性原则 ,建立覆盖各类风险信息的差异化信息披露体系。第一档银行要求披露全套报表 ,包括70张披露报表模板,详细规定了披露格式、内容 、频率 、方式和质量控制等要求,提高信息披露的数据颗粒度要求,提升风险信息透明度和市场约束力。第二档银行适用简化的披露要求,披露风险加权资产、资本构成、资本充足率  、杠杆率等8张报表 。第三档银行仅需披露资本充足率 、资本构成等2张报表。


九  、本次修订对于商业银行投资的资产管理产品 ,是否有明确的资本计量要求?


本次修订首次明确了商业银行投资资产管理产品的资本计量标准,引导银行落实穿透管理要求。参照国际标准 ,提出三种计量方法 ,分别是穿透法、授权基础法和1250%权重 ,并详细规定了各方法应满足的条件。其中,如能够获取底层资产详细情况,可穿透至相应底层资产 ,适用相应权重;如不满足穿透计量要求 ,可适用授权基础法,利用资产管理产品募集说明书等信息划分底层资产大类  ,适用相应权重;如前述两种方法均无法适用,则适用1250%的风险权重。


十、本次修订对银行业资本充足水平的影响如何?


测算显示  ,实施《征求意见稿》后 ,银行业资本充足水平总体稳定,未出现大幅波动 ,单家银行因资产类别差异导致资本充足率小幅变化 ,体现了差异化监管要求 ,符合预期  。


十一  、修订后的《资本办法》拟于何时实施?


为给我国商业银行预留充足的实施准备时间  ,并保持我国实施进度与国际成员基本同步,修订后的《资本办法》拟定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。


附:中国银保监会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《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(征求意见稿)》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